便秘小知識
一、 什么是便秘?
正常大便:每日3次至每周3次,35克至200克,其中水分占60%-80%。
便秘是一種癥狀而非疾病名稱: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、糞便干硬和(或)排便困難。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。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、大便干結、排便不盡感、排便費時及需手法協助排便。
l便秘不一定有大便次數的減少和大便干結。
l排便費力、排便不盡感、肛門阻塞感也可診斷便秘。
二、 便秘有什么危害?
l降低生活質量;
l消化系統疾病:大腸癌、結腸憩室、肛周疾病;
l誘發或加重原發疾病:如誘發心絞痛、腦溢血等心血管疾病,誘發肝性腦病;
l引起糞性結腸梗阻、穿孔,死亡率高。
三 、哪些常見疾病、藥物與便秘有關?
疾病 : 腸道疾病(腫瘤肛裂等);內分泌與代謝疾病(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減退等);神經系統疾病(帕金森病、癡呆、腦血管疾病等);肌肉疾病(硬皮病、皮肌炎)。藥物 : 抗抑郁藥、抗精神病藥、解痙藥、利尿劑、阿片類藥、鈣劑、鐵劑、心血管藥、含鋁或鈣的抗酸藥、止瀉藥、非甾體類抗炎藥、抗組胺類藥等。
四 、哪些人易便秘?
l女性 :結構特點、精神心理因素、內分泌、陰道分娩;
l經濟地位高;
l腦力勞動者(緊張 、疲勞);
l飲食習慣: 高脂飲食、 精細食物;
l不良的排便習慣。
五 、便秘的治療原則:
目的:緩解癥狀、恢復正常腸道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。
總原則:個體化的綜合治療。
調整生活方式,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——重中之重:
推薦每天攝入膳食纖維25-35g、每日至少飲水1.5-2.0升;
良好的排便習慣:
l每日定時排便,利用生理規律建立排便條件反射。結腸活動在早晨醒來及餐后最為活躍,建議晨起或餐后2小時嘗試排便、選擇合適的座便器的高度;
l排便每次時間不超過5分鐘,用力度5-7分(最大力度為10分);
l集中注意力,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,不看報紙、雜志、玩手機;
l盡量排徹底。
藥物、精神、生物反饋、其他(益生菌等)、手術(慎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