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藥物引起低血壓的健康宣教
護理部|
2022-11-24
一、什么是低血壓?
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,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于12/8 kPa(90/60mmHg)即為低血壓。
二、低血壓的表現
1.疲乏、無力,晨起為重,常感精神萎靡不振,午休后好轉,午后又感乏力,這種倦怠感與實際活動消耗不沖突。
2.頭暈、頭痛:頭痛可能為低血壓的唯一主訴,體力或腦力活動后明顯頭暈,輕者兩眼發黑,重者可失神、暈厥,頭痛頭暈均與低血壓腦灌注不足有關。
二、發生低血壓的注意事項
1.保持病室溫度,不宜過高。
2.鼓勵患者進行深而慢的呼吸運動,促進靜脈回流。
3.坐起、行走時提醒患者睜眼,提高空間定位能力。
4.起床時緩慢的改變體位,起立不能突然,轉身緩緩而起,動作不要過猛、過快,做些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。
5.體位性低血壓:無需停藥,出現癥狀時去枕平臥休息即可。睡覺時頭部墊高,可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出現。
6.平時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,保證充足的睡眠,規律正常的生活,體格瘦小的患者每天多飲水,以便增加血容量。